磁共振係統中有許多線圈,如勻場線圈、梯度線圈、射頻線圈等。
本文介紹了射頻線圈。射頻線圈是MRI其作用是發射或接收RF信號。為了獲得更高的信噪比,原則上每個部分的掃描都需要配備特殊的射頻線圈,但磁共振中有很多種線圈。你知道它們有什麽區別嗎?
磁共振線圈一般可分為接收線圈和發射/接收線圈。在實際應用中,有正交線圈、表麵線圈、相陣控製線圈、集成線圈等。
常用的線圈及其特點
既可發射RF也可以接收信號RF信號線圈,如頭部正交線圈、膝蓋/踝關節正交線圈和磁體內的一般線圈(Body)線圈。
其特點是成像圖像均勻性好(因此正交線圈常用於質量控製中的圖像均勻性檢測),但其成像範圍、圖像信噪比和成像速度有限,不能完全滿足臨床需要。
隻接收RF單/多通道相陣控表麵線圈等信號線圈。線圈隻負責接收RF信號,其發射RF磁鐵內的體線圈完成信號。線圈的均勻性不如正交線圈,但可以實現多單元、多通道、更大的成像範圍(通常是直徑的一半)、更快的掃描速度(並行采集技術)、更好的信噪比(表麵線圈更適合掃描部分。注:離線圈近信號強度高,離線圈遠信號強度低)。
集成線圈是在相陣控製線圈的基礎上,將整個線圈係統高度集成到檢查床中,可以自由選擇組合進行掃描檢查,無需來回更換線圈。
如何合理選擇線圈?
在臨床掃描中,頭線圈通常是開始的,脊柱線圈是脊柱,關節線圈是關節等等。但如果沒有相應的線圈或某個線圈出現故障呢?它可以被其他線圈所取代嗎?
若要用其它線圈替代,應綜合考慮以下問題:
1.掃描範圍是否足夠
選擇線圈的總體原則是盡可能選擇較小的線圈,有特殊的線圈選擇特殊的線圈,多通道線圈優先考慮多通道線圈。單元數量和通道數量越多越好?
二、信噪比和均勻性
所選線圈信噪比和均勻性是否能滿足診斷要求。可選用專用水模掃描測量信噪比和圖像均勻性百分比(PIU),然後比較其數據和圖像。線圈1和線圈2的相關數據如下表所測試。
線圈1線圈2SNR345.99±8.11402.23±6.12PIU92.32±0.8390.21±0.53
三、安全問題
更換線圈後是否會對受試者造成傷害或潛在風險。
此外,需要關注的是來自RF安全(下表醫用磁共振SAR限值要求)。
基於上述限值要求,可以對其進行處理SAR下表顯示了掃描顱腦各序列時不同體重的兩個不同線圈SAR值的概況。
四、被檢者的舒適度
雖然所選線圈可以獲得更好的圖像質量,但也不建議引起受試者的不適或增加疼痛。
在熟悉線圈性能的情況下,可以用一個線圈做多個部分。隻要合理選擇相應的線圈,就能獲得良好的圖像質量。
1.對於一些資金不足的醫院,不需要在每個部圈完成多個部分的掃描,而無需在每個部分配備專用線圈,節省了大量資金購買線圈。
2.磁共振掃描實際上是一項體力勞動,大大降低了來回更換笨重線圈的頻率,大大節省了掃描技術人員的體力,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3.如果特殊線圈出現故障, 這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替代方法。
4.為提高圖像質量提供了新的選擇。
5.對於一些病情嚴重、移動困難的患者,如多部位檢查,不需要來回更換線圈。
磁共振線圈種類繁多,設計形式多樣。需要指出的是,專用線圈掃描的圖像並不一定比非專用線圈掃描的圖像好(從上麵的例子可以看出),因此應根據受試者的實際情況和軟硬件的需要選擇合理的線圈,以獲得更好的圖像質量。